“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近兩年來,鹽城市響水縣殘疾人聯合會多措并舉著力抓好惠殘實事,2019年底前該縣5131名建檔立卡低收入殘疾人全部順利提前實現脫貧任務。該縣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托養等項目績效評價總分連續兩年位列全省第一。
為確保在2020年底前全縣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家庭實現精準脫貧任務,該縣殘聯主動作為,圍繞國家和省市制定出臺的各項惠殘實事項目,積極向地方黨委、政府爭取支持,協調各相關部門單位配合,相繼制定出臺一系列惠殘項目實施辦法,因人因戶,精準施策,精準發力,保證項目始終圍繞脫貧走,脫貧之后有增收能致富。
“其中有勞動力的殘疾人個個實現就業與輔助性勞動及在家從事不同項目,戶戶都有增收保障,確保脫貧不返貧。”響水縣殘疾人聯合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上級考評中,該縣“十三五”期間貧困建檔立卡殘疾人脫貧率、存量危房改造效率、基本康復覆蓋率、城鄉殘疾人基本養老及醫療保險參保率、困難和重度殘疾人生活護理補貼覆蓋率、殘疾人之家覆蓋率等小康主要指標均達100%。
就業是殘疾人脫貧致富之本。響水縣通過推動將用人單位依法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和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情況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和文明單位評選內容,實現全縣城鎮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意愿的青壯年殘疾人就業率達到95.24%,新增就業人數71人;農村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意愿的青壯年殘疾人轉移就業率達到66.61%,新增就業人數403人。
目前,響水縣建立2個殘疾人輔助性就業項目適配點,儲備花藝、電子元件等項目8個,14個鎮(區)建有21個殘疾人之家,有430名建檔立卡家庭殘疾人從事輔助性就業,月收入在580元到1200元之間。對56名殘疾人從事個體經營、自主創業等給予1000到8000元不等的鼓勵扶持,扶殘資金21.9萬元。其中,由肢體二級殘疾人劉士豪創建的電商培訓就業平臺,通過線上線下先后為4個省13名和縣內90多名重度殘疾人培訓電商服務技能,有58人實現居家網上就業,月收入穩定在800元以上。
不僅如此,該縣還加大扶持、補貼和獎勵力度,發展農村殘疾人扶貧基地6個,安置和輻射帶動160多名殘疾人從業、500多戶殘疾人家庭增收。其中,依托該縣西蘭花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創建的“九豐扶貧基地”安置28名殘疾人就業,帶動全縣300多戶殘疾人家庭增收。每年針對性組織開展蛋糕制作、頭飾化妝和種養產業等實用技術培訓,免費為600余人次殘疾人提供培訓服務,同時制定措施鼓勵創業從業。
響水縣將無勞動能力符合條件的特殊困難殘疾人家庭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對靠家庭供養且無法單獨立戶的成年無業重度殘疾人,按照單人戶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對低保家庭內的重度殘疾人按低保標準全額發放低保金,并根據身心特點,提供適宜的基本康復和照料服務。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殘疾人在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實行“先診療后付費”,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疾病應急救助、醫療救助“一站式”信息交換和即時結算,對符合條件的貧困殘疾人、重度殘疾人、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按規定納入城鄉醫療救助范圍,從而確保他們生活無憂、保障不愁。
“讓殘疾人充分享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為殘缺的人生增添一抹陽光,生活得更體面、更有尊嚴。”響水縣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魏亞東表示,該縣惠殘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扎實推進、力求實效,嚴格程序和標準,確保政策執行不走樣,真正惠及全縣所有困難殘疾人家庭,助力殘疾人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來源:響水縣殘疾人聯合會 作者:楚海浪 徐福元